【摘要】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职院校;阿德勒;心理教育
1.阿德勒心理发展理论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造者,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主要分为自卑与补偿理论、虚构目的理论、追求优越理论、生活风格理论、出生次序理论、社会兴趣理论、创造性自我概念理论[1]。
1.1自卑与补偿理论
阿德勒是第一个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自卑的人,他认为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自卑感是所有个体都必然存在的,它源于个体婴儿时期的所遭遇的环境。自卑情感反应的是一种存在的事实,它提供了导致成长发展的事实,个体的虚弱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人都有潜在的虚弱的器官,会对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只要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补偿这种缺陷,就可以发展这种缺陷,实现价值。
1.2虚构目的理论
虚构目的理论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引导自己的行为而持有的自己对事情的主观解释。阿德勒认为,个体对自己童年早期社会环境的态度形成了个体的性格特征。
1.3追求优越理论
阿德勒认为,优越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最终虚构目的,这种目的使个体的心理有了统一性和一致性,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追求优越,并不是说人人都天生要寻求在地位上或者等级上超越别人,也不是说人们要追求保持比别人更重要的态度,而是个体无论追求什么,都渴望有能力和有成效的动机。
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的启示
2.1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
很多学生认为上技校是无奈之举,没有正确认识到中职院校在社会中育人的重要作用,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是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会有较强的虚荣心和好胜心。
2.2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中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启示
中职院校有利于响应“大国工匠”的国家号召,重点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面对以上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教育观念,启示如下:
中职院校学生的自卑感来自于主观臆造,学生中的自卑感有的来自于学习成绩差,有的来自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比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有的来自于外貌缺陷,比如身材肥胖,身高矮小,皮肤偏黑等等。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认为上述自卑感均来自于主观臆造,在同学们的日常相处中,同学们会通过相互比较自己主观的为自身圈地为牢,阿德勒认为,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学生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是可以改变主观解释。再者,一切的自认为缺点的烦恼均来自于与人际关系中,如果把这个学生单独拎出来,不与别的同学进行比较,那么这些自卑感便会消失。
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课题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阿德勒提出要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和他人的“人生课题”区分开来,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明确,学习这件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且能够承担成绩一塌糊涂,在学习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结果,那么他便可以去选择,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去引导学生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实践,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中职院校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更新。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应该唯命是从。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排斥这样的师生关系。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提出“横向关系”这一概念,反对一切“纵向关系”,老师与学生虽然不同,但是是平等是关系。无论老师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归根结底,是将老师与学生放在了一组“纵向关系”中,不利于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学生接受,因此,需要老师换一种教育方式,老师仅仅给予学生一定的援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横向关系”。
参考文献:
[1]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作家出版社,198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onrmal.com/index.php/yangzhizhishi/13702.html